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市场动态 > 践行绿水青山理念,福建交出了满意的绿色答卷
市场动态

践行绿水青山理念,福建交出了满意的绿色答卷

来源: 福建日报 作者: 日期: 2019/1/9 10:31:46
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,福建森林覆盖率66.80%,森林面积1.21亿亩,森林蓄积7.29亿立方米。至此,福建森林覆盖率实现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,并提前两年实现省“十三五”规划提出的全省森林覆盖率、森林蓄积量“双增”目标...

中国园林网1月9日消息: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,福建森林覆盖率66.80%,森林面积1.21亿亩,森林蓄积7.29亿立方米。至此,福建森林覆盖率实现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,并提前两年实现省“十三五”规划提出的全省森林覆盖率、森林蓄积量“双增”目标。

这是福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持续创新推进生态省建设,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。

闽山苍苍,闽水泱泱。绿色,始终是福建最亮丽的底色。站位新时代,福建林业再出发。在省委、省政府的领导下,福建林业系统主动融入新福建建设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三个大局,全力推进深化改革、绿化美化、资源保护、产业升级等四项重点工作,着力打造林业生态高颜值、林业产业高质量、林区群众高福祉的新时代“三高林业”。

深化改革 努力实现“生态美、百姓富”

福建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称,林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,是农民增收的潜力所在。多年来,福建积极探索、接力奋斗,坚持不懈地推进以“明晰产权、放活经营权、落实处置权、确保收益权”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为全国林改不断提供新鲜经验,成为全国林改的标杆。

“2014年以来,省委、省政府先后出台了4份推进林改的指导文件,为我省深化林改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。”省林业局林业改革处负责人表示,福建正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,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与林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推动实现林业规模经营。目前,全省已建设林业专业合作社、家庭(股份)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5200多家。

林业发展,离不开金融支撑。福建全面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和“福林贷”“惠林卡”等普惠林农的金融产品,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近95亿元,顺昌县探索创建“森林生态银行”,打开了资源变资本的通道;全省森林综合保险投保率超过80%,推动成立林权收储机构47家,有效化解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。

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,对现有重点生态区位限制采伐的商品林采取赎买、租赁、改造提升等方式,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,实现“社会得绿、林农得利”。2016年以来,全省完成改革试点面积27.2万亩。

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永远在路上。

福建将着力推进“三个创新”——创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,优先赎买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、饮用水源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区位中的成过熟商品林;创新集体林业规模经营机制,加快培育数量更多、规模更大、跨行政区域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,积极推广沙县股权共有、经营共管、资本共享、收益共盈“四共一体”等合作经营方式;创新金融支持林业发展机制,推出更多新的林业金融产品,充分发挥林权收储机构作用,有效防控林业金融风险,促进林权抵押贷款“增量扩面”。

同时,福建还加大力度推进其他领域的林业改革发展。

日前,福建省国有林场改革省级验收正式完成。国家最新情况通报表明,福建的改革完成率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等指标均为100%,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。经过三年多的攻坚克难,福建国有林场数量从改革前的235个整合到129个,精简率达到45%;全省省属国有林场省级财政事业经费由改革前的950万元增加到1亿元,是原来的10倍;国有林场办社会矛盾得到解决、职工待遇保障得到提升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。

2016年6月,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。2018年,省林业局开展“百日攻坚”行动,加快推动体制试点工作;同年10月,《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》通过专家评审。至此,管理体制、财政体制、规章立法等试点任务基本完成,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雏形初步显现。

2016年12月22日,福建林业碳汇在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发上线。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,顺昌等20个县(林场)被纳入试点。截至目前,全省完成林业碳汇项目申报28个,项目总面积161.7万亩,碳汇量446.7万吨,其中已成交141.19万吨,成交额2074.44万元。

绿化美化 打造生态环境“高颜值”

“我们坚持把造林绿化、提高森林质量作为生态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,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‘四个着力’要求,全力打造生态环境‘高颜值’。”省林业局造林处负责人表示,尽管早已是生态优等生,但福建依然在绿色道路上锐意进取,不断突破,坚持把培育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,持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。

近年来,福建统筹推进山上山下、城市乡村、山区沿海造林绿化美化,认真落实“三个必造”,在确保采伐迹地、火烧迹地、林业有害生物除治迹地及时造林更新的基础上,大力推进房前屋后以及村旁、宅旁、路旁和水旁等“四旁”地植树造林,不断拓展造林绿化空间,美化乡村环境。以“调结构、提质量、增资源、增效益”为核心,加大珍贵阔叶树种造林、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和林分修复改造力度,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,促进形成树种多样、针阔混交、异龄复层的复合型林分。以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补齐加厚为重点,省政府连续3年将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,积极推进退养、退建还林,开展征租地造林、互花米草除治和红树林建设,努力筑牢沿海绿色生态屏障,提高防风、防潮、防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。

数据显示,2014年以来,全省共完成植树造林710.6万亩,其中完成沿海基干林带、生物防火林带、森林生态景观带和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造林为重点的“三带一区”建设242.1万亩,村镇绿化21.3万亩,乡村生态景观林2.4万亩。

在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的同时,福建突出强化森林科学经营。

福建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精准提升森林质量,大力实施森林经营工程,加快推进重点水土流失区封山育林、中幼林和新造未成林地抚育等,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。2014年以来,全省共完成森林抚育1297.7万亩、封山育林1052.9万亩。截至目前,全省已成功创建厦门、漳州、龙岩、泉州、福州、三明、莆田等7个“国家森林城市”和62个省级森林城市(县城)。

击鼓催征,福建的绿色事业依然在继续。

全力实施“三个百千”绿化美化工程,至2022年,“百城千村”绿化美化宜居工程,将建设森林城市(含城镇)100个,打造森林村庄1000个;“百园千道”生态产品共享工程,通过“一场一景,一场一步道”,将提升改造100个森林公园,修建1000公里森林步道;“百区千带”森林质量提升工程,将建成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区100个、100万亩以上,建设沿江、沿路、沿海、环城“三沿一环”森林质量提升景观带1000公里、15万亩以上。为市民提供休闲、旅游、康养的新去处,让民众更好地共享林业生态建设成果,提高绿色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资源保护 坚守八闽绿色生态本底

打造生态环境“高颜值”,既要植绿创造增量,更要护绿坚守生态底线。保护生态资源,福建不遗余力。

林业法治建设工作不断推进。2014年以来,福建相继出台《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》《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(试行)》《福建省生态公益林条例》《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》等6部地方性法规和《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》等4部政府规章,并通过丰富的普法教育活动,让林业法治理念入脑入心。

森林资源保护机制体系不断健全。

“通过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,将我省‘十三五’期间森林覆盖率、森林蓄积量、林地保有量等3项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,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评价、流域生态补偿、财政生态转移支付等的重要依据。”省林业局林政资源管理处负责人表示,为有效解决全省经济建设用林需求大、林地指标不足和保持林地保有量的矛盾,福建还于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。截至2018年底,全省各占补平衡试点单位已确认补充林地面积24.56万亩。

保护森林生态资源,重点生态区位是关键。

“建设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,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,建立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。”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福建天然林的质量、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功能持续提高。同时,福建还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、森林公园、湿地公园、地质公园、风景名胜区、海洋公园等重要自然保护地监管能力建设,提升资源监管信息化水平,实现林业“一张图”、资源“一套数”、管理“一体化”。

林业有害生物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。

过去5年,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1442.91万亩,无公害防治率达99.04%,成灾率年均控制在1‰以下。2014年以来,福建共拔除松材线虫病疫区7个,消除疫情面积33.02万亩,疫情发生面积由22.68万亩下降到2018年底的10.92万亩。

森林防火成效日益显著。

福建实行森林防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,将森林防火工作列入政府的绩效考评。2014至2018年,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率较之2009至2013年下降了69.2%,森林火灾受害率下降了82.6%。

林业执法工作有序开展。

福建坚持常态化执法与专项执法行动相结合,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的“春季行动”、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“清网行动”、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专项执法等系列涉林违法专项整治行动,不断加大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,全省林业行政违法案件数量持续下降。

森林资源保护,有力维护了生物多样性。目前,福建木本植物和脊椎动物种类均占全国三分之一,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。特别是以“世界生物之窗”闻名于世的“双世遗”武夷山,拥有世界同纬度带最典型、面积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。

产业升级 开拓绿色惠民实现路径

刚刚过去的2018年,对于59岁的武平县城厢镇云礤村人邱光福来说,是个丰收年。他在村里开办的“森林人家”,全年纯收入近20万元。

云礤村曾是全县最穷的山村之一,被称为“山高林密多光棍,有女不嫁云礤村”。但如今,这个位于武平最高峰梁野山南麓的小村庄,密集分布着32个森林人家,从业人员近350人,变成了远近闻名“富裕村”。

早在2006年,福建林业部门提出在山水俱佳处培育森林人家新业态的设想,并配套了品牌打造、标准制定、资金支持、龙头带动等培育扶持政策。很快,森林人家成长为八闽森林旅游的当家产品。目前,全省森林人家数量已突破600家。

“随着林改的持续深化,林业经营机制进一步放活,我省林业产业快速发展,广大林农在经营用材林的同时,大力发展油茶、花卉苗木、竹业、林下经济、森林旅游等民生产业,促进了创业致富奔小康。”省林业局产业发展处负责人表示,2018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达5904亿元,比2013年增长63.5%。

经过多年发展,福建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。一方面,林业产业不断从一产向二三产转移,第三产业比重增长显著,第二产业持续稳定;另一方面,产业规模效益明显,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。其中,林竹、花卉苗木、森林旅游等三大产业,已成为福建林业三大增长极。2017年,全省林竹产业总产值达3334亿元,其中竹产业产值达606亿元,位居全国第一;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28.11万亩,全产业链总产值达642.5亿元;重点开发森林游憩、休闲、探险、体验、康养等森林旅游产品,全省森林旅游人数达6205万人次。

福建大力实施科技兴林,为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。2012年以来,共实施省级以上林业科技项目433项,发布46项省地方林业标准,走出了一条科技兴林的新路子。福建还将建设一批技术含量更高、质量一流的良种选育、大径材培育、木竹加工利用、花卉等科技示范基地,在林下经济、森林质量提升、生物多样性保护、种苗产业化、无人机应用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。

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,福建提出了实施林竹、花卉苗木、森林旅游等“三个千亿”产业升级行动——到2020年,三大产业年产值分别达4000亿元、1000亿元、1500亿元以上。

福建将继续推进林业产业升级,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开发林业多种功能,延长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,完善利益链,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向林业产业聚集。尤其要做优以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下经济为主的第一产业,做强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,做足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,促进林业产业集约化、规模化、绿色化和品牌化发展,推动林业三产融合,形成现代林业产业体系。

推荐阅读:

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:各司其职的“孪生兄弟”

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:各司其职的“孪生兄弟”

《国家公园设立标准》通过专家论证

国家公园规划研究中心成立

(来源:福建日报)

编辑:菩提树

图片资讯
关于我们 | 会员服务 | 服务条款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设为首页 | 添加收藏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建站 | RSS | 产品库 | 搜索云
版权所有:园林网 ylmm.com 客服邮箱:Service@ylmm.com 电话:0571-81999581
战略合作: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
  经营许可证编号:浙B2-20100396
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:3301002010650